当七月的骄阳炙烤大地,热射病这一 “高温杀手” 悄然逼近。7月5日,安庆一一六医院急诊医学科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 “高温阻击战”,凭借快速响应与专业救治,成功将一名83岁热射病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当天上午9时许,一名老年女性在家中洗澡时,因浴室门窗紧闭、浴霸持续加热,陷入昏迷。家属发现后,紧急拨打120送至安庆一一六医院。患者被推入急诊抢救间时,状况令人揪心:腋下体温39.7℃,核心温度飙升至41℃,处于浅昏迷状态,全身皮肤灼热潮红、干燥无汗。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判断患者为热射病,立即启动抢救预案,一场分秒必争的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
抢救团队争分夺秒,多管齐下。冰袋、冰帽迅速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低温生理盐水快速静脉输注,同时开展补液复苏纠正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脏器功能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在黄金30分钟内,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9℃;
2小时后,体温进一步降至38.2℃;
4小时后,体温恢复至37.5℃的正常范围。
经检查诊断,患者确诊为经典型热射病(CHS)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急性肾损伤及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并发症。目前,患者已转入EICU接受后续治疗,神志转清,生命体征平稳,正逐步康复。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有哪些症状?
热射病该如何预防?
我们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当体温超过40℃,人体相当于成了一个蒸炉,内部器官,被生生“蒸熟”。
热射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50%至80%。
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常见症状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这些人群更容易中暑
年老体弱、肥胖、睡眠不好、孕妇、年幼者;
近期腹泻、感染发热、低钾者;
有慢性疾病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脑血管病后遗症、肿瘤、甲亢、贫血等;
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健康年轻人,如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队员、建筑工人等。
遇到热射病患者如何急救?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
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
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
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
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 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如何预防热射病
1.外出做好防晒
◆ 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
◆ 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 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透气、吸汗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这些人尽量少外出
老年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3.注意饮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西瓜、甜瓜等。
4.多喝水
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